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 水产 正文

可控生态养殖——调控养殖生态因子 实现健康养殖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1-03-25 

  高扬        研究员     兴庆区畜牧水产中心

  2011-3-25
  一、水产养殖不仅是对养殖的水产动物进行饲养管理,更是精心维护一个小型的水生生态系统的过程。
  水体不仅仅就是水,水体中也不仅仅是所养殖的鱼、虾、蟹等,它还包括很多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化学物质(有机物、无机物)温度、光照、溶氧、盐度、底质等。养殖对象也并不是孤立的生活在水中。
  二、任何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1、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
  (1)碳、氢、氧、氮、硫、磷、二氧化碳、水、氧气等无机物质和无机化合物。
  (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腐殖质等有机化合物。
  (3)温度、光照、溶氧、盐度、pH值等自然理化因子。
  2、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间接关系的各生物总和。包括:
  (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简单无机物制造成复杂有机物,将光能转为生物能并贮藏在体内的自养生物。
  (2)消费者:以其它生物、有机碎屑、腐殖质等有机物质为食的异养生物。
  (3)分解者:能把复杂的有机物(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无机物质和无机化合物(水、二氧化碳、铵盐等)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异氧型生物。
  三、水产养殖系统
  水产养殖系统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水产养殖系统是一个被人为改造的、半人工或全人工的小型生态系统。它有着完全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1、参与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除了水体自身含有和周围环境溶入的元素外,大部分来自养殖过程中大量人为投入的饵料和药物,所以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的循环。
  2、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是一个被人为破坏了的生态系统,所以生物组成较为简单。这种生物组成的简单性主要体现在营养级数少以及食物链缺失。
  (1)生产者主要由单细胞藻类和水生植物组成,人为饲料的投入,已不再需要生产者提供完全食物。
  (2)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由养殖动物组成,但它的食物来自养殖者的供给,不再依赖捕食生产者。各不同种类的消费者之间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所以不存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三级消费者等。
  (3)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大量的残饵、粪便以及其它各种人为投入品,使系统对分解者种类、数量的需求大大增加。
  四、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物质循环障碍
  散失于水中饲料,未被养殖动物消化吸收的饲料,随养殖动物的生长,进入系统的未被利用的物质越来越多,直至超过系统承载能力,导致物质循环率大大降低,大量外源物质滞留在系统中。
  整个养殖周期投入的大量各种结构的杀菌剂、杀虫剂、抗生素等有机化合物,由于它们特殊的化学结构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能或部分诱导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合成降解酶,导致它们在系统中大量累积
  2.食物链短缺 营养级数低
  养殖管理的化学制品大量投入,直接导致单细胞藻类、水生植物种类贫乏和数量骤减;养殖生产深入,生物负载量增加,需要更多单细胞藻类、水生植物提供溶氧。使大多数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生产者种类、数量不足。
  养殖动物是主要的消费者,投入饲料使它不再需要通过捕食生产者获得食物。不同种群的消费者之间也没有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营养级相近。所以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短缺,系统中物质得不到充分循环。
  频繁大量地投放化学制剂不仅可以杀灭有害微生物,还会杀灭分解者;加之其后生物负载量增加,代谢产物增加,使得数量不足的分解者,变得更加贫乏。
  五、最终结果
  物质循环出现障碍引起系统中物质转化率和能量利用率大大降低;生物种类不够丰富,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进行不够好。
  造成: 大量不能降解的有机物、中间产物滞留在系统中,造成系统的理化状态不稳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直接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生命。
  六、可控水产养殖系统
  大水面粗养(饵料不足)
  池塘、湖塘精养(代谢产物积累)
  网箱、网栏养殖(不可控)
  循环水养殖(成本高)
  半流水、流水养殖(不可控、成本高)
  七、可控生态养殖
  可控生态养殖就是在土塘环境相对可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身的净水能力来达到降低代谢产物提高产量,并通过稳定水体减少病害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发展目标。
  1.建立可控池塘、湖塘条件    保持适宜面积与水深
  土壤条件   池塘、湖塘大小   水深是基本状况
  壤土、粘土,而砂土、泥沙土净水能力较弱,不宜选择。
  适宜面积、水深有利于增氧、加快物质的循环。不同养殖鱼类、季节面积和水深有差异。 
  2.适当混养
  多品种、规格鱼类混养是传统养殖的精华
  采用80:20放养模式
  增加底层水产动物:螺、蚌、细鳞斜颌鲴、虾、蟹。
  套养夏花利用残饵、浮游动物
  3.改变清塘方法,正确处理底泥
  ①池塘、湖塘底质经过几年养殖逐渐变黑
  还原性的物质增加---还原化;有机质发酵---酸化 ;大量的纤维素、胶质物质沉到底部成腐殖质---有机化 ;有毒的代谢半产物和终产物的积累---毒性化
  ②提高氧化性是关键点
  漂白粉、强氯精是强氧剂,注意使用剂量、泼洒面积
  使用生石灰改善酸化 (强调)
  排干水晒塘
  清淤
  使用机械翻耕土壤
  施用底质改良剂
  4.加大增氧    提高系统氧化效率
  两种增氧途径:增加水中氧气、减少氧气消耗
  ①改变生物组成提高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产氧能力
  种植水生植物 (菹草、小茨藻、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
  投入促进单细胞藻类、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需营养元素 (生物肥)
  生物肥料使用要注意
  注意养殖水体环境是否适合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使用生物肥的同时使用消毒剂、抗生素或间隔时间短,就会降低生物肥料效果,两者间隔至少五天。
  有益菌活化和繁殖需要耗氧,施用时最好在晴天上午或使用后补充氧气。
  为使有益菌尽快形成优势并能持续,肥料中活菌数要达到一定指标,首次使用和换水后使用用量要加大,坚持长期使用,效果才达最佳。
  ②物理増氧法
  叶轮式增氧机
  开机时间: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半夜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
  运转时间: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施肥、天气炎热、增氧机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不施肥、天气凉爽、增氧机负荷面积小开机时间短。
  ③化学增氧法
  将双氧水、增氧片类的化学增氧物质投入养殖系统中迅速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
  化学增氧较适合系统底部和系统整体缺氧,作用迅速,同时杀菌、消毒、控制微生物浓度。
  注意增氧剂——过碳酸钙。能6-9小时持续放氧气,维持高溶氧,实现立体增氧。
  ④减少氧气消耗
  消毒剂    使用抑菌但对藻类无杀伤,无刺激的消毒剂
  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
  光合细菌与沸石粉混合附着,再泼洒,使活菌迅速沉降到水底。芽抱杆菌选有阳光上午施用。选用漂浮、悬浮载体型。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时,投放数量要加大。
  微生态制剂 和消毒剂适当交替使用。
  5. “好水”的标准
  稳定    水中至少有十种藻类
  水肥    高浓度生物量才有较高净水能力
  底好    加强改底工作   
  6. 选择低蛋白高能量饲料    内服微生态制剂
  低蛋白高能量饲料,生长快,可节约蛋白
  内服微生态制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益菌是良好免疫激活剂 ,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重视可控生态因子,多增氧,多方位使用微生态制剂,勤改底,加强发病季节保健,实现可控生态健康养殖。